二维码
微世推网

扫一扫关注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快闻头条 » 育儿达人 » 正文

熊孩子犯错88.5%受访者反对家长说“他还是个孩子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8-05-10 17:46:21    作者:微世推-刘建华    浏览次数:228
导读

在餐厅大吵大闹、在墙面上胡乱涂鸦、待人刁钻没礼貌……“熊孩子”不光把家里搅得翻天覆地,还往往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。为什么会出现“熊孩子”?面对“熊孩子”该怎么办?上周,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09名

在餐厅大吵大闹、在墙面上胡乱涂鸦、待人刁钻没礼貌……“熊孩子”不光把家里搅得翻天覆地,还往往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。为什么会出现“熊孩子”?面对“熊孩子”该怎么办?上周,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82.4%的受访者感觉现在“熊孩子”多,89.4%的受访者指出“熊孩子”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,69.5%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。当“熊孩子”犯错时,88.5%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“他还是个孩子”,83.3%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。受访者中,已婚有孩子的占71.9%,已婚没孩子的占16.9%,未婚的占11.3%。年龄上,00后占1.4%,90后占26.7%,80后占53.0%,70后占13.84%,60后占4.6%。82.4%受访者感觉现在“熊孩子”多蓝巧巧(化名)是浙江省某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,培训对象主要是七八岁的学生。她坦言,班上的“熊孩子”挺多,“平时上课冷不丁打断老师讲话,举手发言总说一些无厘头的东西,在教室里乱跑,完全无视课堂纪律,任何奖惩办法对他们都没用”。“孩子适当淘气一下是可爱的,但过于任性就会损害他人利益,给他人造成困扰。”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迟浩然(化名)对记者说,有一次一个亲戚带五六岁的小孩到他家做客,小孩硬要拿他的手机玩,结果不小心掉到了地上,把屏幕摔得粉碎,还拒不道歉。“当时我气得牙痒痒,但考虑对方是亲戚,孩子又很小,没法跟他计较”。调查显示,82.4%的受访者感觉现在“熊孩子”多,其中25.4%的受访者直言非常多。据受访者观察,“熊孩子”中,小学低年级的最多(45.6%),其次是幼儿时期(28.5%),然后是小学高年级(12.4%)。张玲(化名)是杭州第十四中学的教师,有一个8岁的儿子。张玲回忆说,她的儿子一年级时,班上有个总喜欢用“拳头”解决问题的“熊孩子”。“有一次我孩子和他起争执被打,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发现这个‘熊孩子’有一个不讲理的爸爸。”张玲说,那个爸爸第二天来学校接孩子时,见到她的儿子就想打,“旁边一个女老师跑过去护住了我儿子,对方错将老师当成我,想一块打。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”。在张玲看来,“熊孩子”大都集中在幼儿园阶段到小学三四年级。“我个人认为‘熊孩子’的数量现在可能处于一个高峰。80后、90后曾被认为是小公主、小少爷比较多的一代,现在他们开始为人父母,可能也会延续自己父母宠溺孩子的做法。”张玲直言,“熊孩子”后面通常都有“熊家长”,“爱孩子没错,但以孩子为中心,甚至强迫周围人也以自己孩子为中心,这一定是错误的”。迟浩然对记者说,现在总强调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,却忽略了这应该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。调查显示,出现“熊孩子”,89.4%的受访者认为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。具体来说,69.5%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无原则的宽纵和溺爱,56.1%的受访者指出有的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错不当回事,55.3%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孩子的错误言行没得到及时纠正,54.8%的受访者指出老人溺爱孩子,时刻维护,26.6%的受访者认为大人的盲目表扬也是原因之一。10.9%的受访者认为孩子淘气是正常的现象。来自河北唐山的张然向记者讲述,有一次她坐大巴车外出旅行,半夜1点钟,车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突然任性地大声哭闹,而他的家长只是柔声地对孩子说“别哭了”,而不告诉孩子他影响了其他人休息,没有一点威严。“被吵醒的乘客向家长提意见,家长还理直气壮地回应‘他还是个孩子’,结果孩子越哭越凶”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、教授李立国认为,“熊孩子”现象值得重视,这反映出一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,教育孩子时缺乏原则与底线,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讲究私德但不重视公德的现象。60.9%受访者认为家长应随时随地指正孩子错误言行当孩子犯错时,很多家长总是说“他(她)还是个孩子”,轻易给予原谅。调查中,88.5%的受访者反对这种做法,认为会存在隐患。83.3%的受访者赞同对孩子的不当言行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。张玲认为,孩子的坏行为如果没在第一次出现时就被制止,孩子就不会认为是不对的,下次必定还犯,坏习惯会越来越强化。她还指出,幼儿园到小学三四年级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模仿别人,可能会学身边“熊孩子”的做法,被带坏。张玲认为,准父母应该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考试和培训。“这样做不是为了让他们懂多少复杂的理论,而是要让他们懂得作为父母的基本准则。父母自己首先得有正确的三观,因为他们的心态和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”。迟浩然认为,“熊孩子”越来越多,会影响社会对孩子的整体印象。“熊孩子”身边的乖孩子还可能对其产生畏惧心理。“熊孩子”长大了,很可能也不懂得对自己做的事负责、很难有正确的是非观。为此,他建议家长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,如果做错了事,应该有一定的惩罚,让他们看到事情的后果,向受到困扰的人道歉。“当然,教育过程中还是应该耐心一些,毕竟是孩子,操之过急可能会起到反效果”。蓝巧巧说,她经常看到一些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,“比如当着很多人、包括同龄人的面批评孩子,这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。家长应该多用鼓励式教育,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并且设立比较固定的奖惩机制来规范孩子行为”。在学校方面,蓝巧巧认为,校方应多关注和引导“熊孩子”,“每个人都有长处,‘熊孩子’的优点如果得到肯定,他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是被讨厌的,逆反心理减轻,慢慢向好的方向改变”。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?调查显示,60.9%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随时随地指正孩子的错误言行,60.3%的受访者建议客观冷静地讲道理教导孩子,55.6%的受访者认为孩子犯错就要说,不能纵容,38.1%的受访者认为应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,34.4%的受访者提醒家长注重言传身教,以身作则,32.5%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时,该打就要打。李立国指出,“熊孩子”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家长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有责任和义务去规范孩子的行为。“淘气是孩子的天性,但解放天性的前提应该是不打扰他人。很多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犯罪的共通点都是,小时候没有人对其危害公德的行为进行制止,从而导致他们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”李立国认为,孩子既是一个自然人,也是一个社会人,家长从小就需要在社会公德方面给他们引导和教育,学校、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。杜园春 实习生 陆安娜
好政策帮找好工作 据教育部消息,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。毕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,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。各级人社部门有哪些促就业政策?各地如何吸引人才?目前就业市场还存在什么问题、如何破解?本报记者采访相关负责人,梳理促就业相关政策。【详细】成都 搭好创业大舞台|上海 营造引才强磁场人脑疾病 电脑诊断 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、诊疗、预后和康复等阶段,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,未来将在神经疾病医疗领域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。通过运用大数据智慧,以及对人脑经验(临床顶级专家的技术和经验)的高效、深度学习,人工智能有望解决人脑难以解决的疾病死角,人脑疾病电脑诊断将成现实。【详细】九价宫颈癌疫苗要来了!接种前这些问题要弄明白|首款国产数字PET进入临床试验

 
(文/微世推-刘建华)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发布者:微世推-刘建华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:weilaitui@qq.com。
 

Copyright©2015-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

粤ICP备16078936号

微信

关注
微信

微信二维码

WAP二维码

客服

联系
客服

联系客服:

24在线QQ: 770665880

客服电话: 020-82301567

E_mail邮箱: weilaitui@qq.com

微信公众号: weishitui

韩瑞 小英 张泽

工作时间:

周一至周五: 08:00 - 24:00

反馈

用户
反馈